罕见病例孢子丝菌病引起的猫外耳炎

时间:2021-12-21 13:11:52 来源:外耳道胆脂瘤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ww.xftobacco.com/m/

关键词

申克孢子丝菌;耳病;真菌感染;动物源性感染;伊曲康唑;皮肤病学

引言

外耳炎的定义为伴有或不伴有耳廓炎症的外耳道炎症。1-4外耳炎是小动物的常见疾病,占犬病例的13-16%,但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已出版资料显示猫外耳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外耳炎的原发病因为直接引起外耳炎的因素,例如异物、耳道寄生虫是引起猫外耳炎的最常见的原因。3,4尽管某些过敏猫也会伴发耳炎,但发病率相较犬要低。其他的原发病因包括自体免疫性疾病、肿瘤和真菌感染。5,6

真菌感染,例如孢子丝菌病,更常导致猫的皮肤感染。孢子丝菌病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二相性真菌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8猫孢子丝菌病更常表现于皮肤,可以从单个皮肤病灶发展到多个病灶,甚至引起致命的系统性问题。最常见的皮肤病变是结节和溃疡,通常也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鼻粘膜受到影响。7-10申克孢子丝菌是一种全球性的真菌,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尽管在全球某些区域,此类真菌感染在猫非常常见,但孢子丝菌病引起的外耳炎极少见。本病例报告主要描述了一例由孢子丝菌病引起的猫外耳炎罕见病例。

病例描述

一只体重2.7kg的10月龄混种母猫,就诊前约六天,左耳出现分泌物,被转诊至里约热内卢的一位皮肤科兽医。猫会甩头,或用后腿挠耳朵。这只猫体格健康,接受全年疫苗接种,主人饲喂优质猫粮,可自由室外生活。这只猫的生理学参数处于正常水平,耳道检查显示耳廓无病变,但外耳道开口处可见溃疡、红斑及深色分泌物(图1)。使用检耳镜检查双侧耳道,仅在左耳观察到外耳炎症状。尽管左耳鼓膜完好,且耳道内无异物、耳道息肉或肿瘤,但由于分泌物过多,较难进行检耳镜检查。使用无菌棉签从双耳分别采集分泌物,进行细胞学和真菌学分析。

图1:猫的外耳道开口处可观察到溃疡、红斑和深色分泌物。

细胞学检查真菌学分析

发现伴随球菌、杆菌和大量类似酵母菌样结构存在的脓性肉芽肿性炎性浸润(主要特征为存在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图2)。为排除其他类似申克孢子丝菌的两相性真菌,进行了真菌培养,因为无法仅通过细胞学中观察到的酵母菌样类似结构确诊为孢子丝菌病。从外耳道内的渗出性病变采集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将样本转移至特定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向培养基中加入氯霉素和环己酰亚胺,于25℃下孵育。5天内观察到真菌生长,显微镜下观察到细微、有隔膜、分生孢子的梨形或球形菌丝,且在短分生孢子末端分离或聚集成花瓣状。这个测试证实了申克孢子丝菌的存在。

图2:伴随球菌、杆菌和大量类似酵母菌样结构存在的脓性肉芽肿性炎性浸润(主要特征为存在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治疗方案

细胞学检查观察到酵母菌样结构后,开具口服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10mg/kg,一天一次,连用4周。未开具其他口服或局部治疗的处方。

30天治疗后,病灶完全消退(图3)。此外,细胞学检查和真菌培养的结果均为阴性。临床痊愈后,继续治疗1个月。7

图3:使用伊曲康唑治疗30天后,病灶完全消退。

讨论

在猫,申克孢子丝菌可能会引起广泛的临床表现。7-10但是,即使在非常严重或弥散性疾病中,涉及外耳道的病例也不常见。一般来讲,很少有从犬猫外耳炎病例中分离出申克孢子丝菌的报道。11

一些国家和地区有过对于猫的孢子丝菌病的报道,但没有像里约热内卢一样爆发过动物孢子丝菌病的国家。12一般情况下,孢子丝菌病是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接触到被污染的土壤、植物或有机物而感染,或通过创伤间的接触而在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间传播(猫-猫)。10,13临床上,皮肤病灶的特征为三个或多个解剖位置(最常见于头部)出现结节和溃疡。7本病例中,这只猫的外耳道感染可能是由于被患猫抓伤甚至咬伤而造成。14在里约热内卢,已有此种感染的多种非典型性表现报道,15如本病例所示。

对外耳炎的鉴别诊断可基于病变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来进行。所有单侧耳道问题的原发病因,例如异物、耳道息肉、肿瘤或创伤(耳血肿)5,均包括在本病例的鉴别诊断中。对于所有外耳炎患病动物,均应对外耳道和鼓膜进行耳镜检查。因此,可通过耳镜检查来排除异物、耳道息肉和耳道肿瘤。

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本病例进行了细胞学评估,观察到的酵母菌样细胞提示其主要诊断为孢子丝菌病,继发有球菌和杆菌感染。尽管通过真菌培养可以确诊猫孢子丝菌病,但也应将细胞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因为真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可能耽误治疗。17在本病例中,在进行细胞学评估后即开始治疗。

由于申克孢子丝菌不是外耳炎的常见病因,此类疾病很容易被误诊,治疗可能无效。治疗该疾病的首选药物是全身性抗真菌药(伊曲康唑)7,推荐治疗耳道感染的药物通常为局部药物。迄今为止,尚无证据表明局部药物可以帮助治愈此类疾病。由于申克孢子丝菌病为人畜共患病,医护人员应谨慎接触真菌,并采取措施控制感染(佩带手套、手部消毒)。猫有很大的传播这种人畜共患病的潜在可能性,因为猫的皮肤病灶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样细胞。13

此病例中,外耳炎的原发病因为孢子丝菌感染,因此未进行其他治疗。对原发病因的治疗可能已经控制了继发病因(球菌和杆菌)。

结论

尽管很少见,但临床医生必须认识到孢子丝菌病感染的非典型表现,例如此外耳炎病例。尤其是此类感染已在多个国家有过报道,而且是人畜共患病。

侵权删,本文来源:

JournalofFelineMedicineandSurgeryOpenReports1–4?TheAuthor(s)

Articlereuseguidelines:sagepub.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ezm.com/jbwh/1403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